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推動能源基礎設施綠色智能融合發展(延伸閱讀)

任育之

2025年11月20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傳統能源基礎設施立足化石能源,特征是能源集中生產、向用戶側單向輸送,包括大型電廠、輸配電網、油氣管道等。隨著能源生產消費方式變革和新技術新模式的快速發展,能源基礎設施在系統形態和運行方式等方面發生新變化。一批具有綠色、智能、融合等新特征的能源基礎設施加速涌現,共同構成新型能源基礎設施體系。

  “十四五”時期,國家能源局推動能源基礎設施全環節全鏈條向新、向綠、向智轉型,取得了積極成效。比如,在傳輸側,特高壓、柔性直流等技術顯著提升“西電東送”綠色化和靈活性水平,清潔電量在全國跨省區輸送電量中的佔比約六成。探索建設綠色氫氨醇等新介質輸送網絡,內蒙古烏蘭察布至京津冀地區長距離、大規模綠氫管道示范工程加快推進。在存儲側,高水頭、大容量抽水蓄能和中小型抽水蓄能多元發展、協調配合﹔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超1億千瓦,佔全球比重超四成。在用戶側,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充電基礎設施體系,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深入推進。集成電、氣、熱、氫等多種能源的綜合能源站快速發展,綠電直連等新模式加速涌現。

  “十五五”時期,國家能源局將加力建設新型能源基礎設施,優化能源骨干通道布局,力爭到“十五五”末初步建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

  推動綠色發展,堅持風光水核多能並舉,提高非化石能源供給能力。推動煤電由基礎保障性電源轉為支撐調節性電源,科學布局抽水蓄能,大力發展新型儲能,加快建設適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電力系統。

  推動智能發展,拓展形成一批“人工智能+能源”典型應用場景,加快建設智能電網,建設智能化調度體系。加快煤礦、電廠、油氣田等傳統能源基礎設施數智化轉型。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虛擬電廠、車網互動等新模式新業態。

  推動融合發展,統籌“西電西用”與“西電東送”,加強新能源開發和用能產業集成融合發展,引導產業向清潔能源富集區域合理布局。加強新能源與傳統能源一體開發、融合發展,推動電力、熱力、氫能系統等實現多能互補、靈活互濟。推動能源與工業、建筑、交通系統融合發展,建設一批零碳工廠和園區。

  (作者為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本報記者丁怡婷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0日 02 版)

(責編:唐宋、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