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四川黨的建設
分享

人才活水潤沃土

2025年07月28日10:07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雜志222

最近,正值千禧果豐收季,什邡市祥綠種植家庭農場農場主、農業技術指導員曾翔常常早上七點多出門,晚上八九點才能回到家,忙得不可開交。但是一有空,他還是要去村裡幾戶種植戶的田裡看看。身為農業技術指導員,他始終牢記肩上的責任。

新身份、新職責、新氣象。曾翔的忙碌身影,正是四川省以培育用好農業實用人才為抓手、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縮影。去年,四川印發《關於加強“一村六員一主播”農業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農業、人社、商務、文旅、住建、自然資源等部門協同制定6個配套實施方案和1個培訓方案,旨在加強以“一村六員一主播”為主體的農業實用人才隊伍建設。近一年時間裡,隊伍建設情況如何?實用人才給鄉村帶來了哪些變化?記者深入各地探尋答案。

村民有了新身份

從小在田埂上摸爬滾打,跟著父母辨認萵筍和生菜的幼苗,曾翔一直對農業有一份特殊的感情。2016年大學畢業后,他毅然回到家鄉什邡市南泉鎮,成立了什邡市祥綠種植家庭農場。

作為“90后”“新農人”,曾翔一開始就瞄准了“以科技賦能農業”的發展路子。幾年間,他一手抓農場發展,一手鑽研農業技術。不僅流轉了900畝土地發展設施農業,先后引進無土栽培、“黃板誘殺+生物菌劑防治”等新技術,帶動20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還通過辦田間課堂、制作病虫害圖譜、建立200人的答疑解惑群等把新技術送到田間地頭。

去年,農業技術指導員(以下簡稱“農技指導員”)申報工作啟動。作為農業實用人才之一,農技指導員肩負著直接指導農戶和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及農業社會化服務等重要職責。

看到職責與自身追求高度契合,曾翔主動報名。憑借其作為農業種養能手,長期扎根一線、服務意識強等優勢,曾翔在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什邡市首批4名農業技術指導員之一。

“農技指導員可以有效解決農業領域在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等關鍵環節面臨的技術服務人才缺乏的問題。”什邡市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遴選出的“一村六員”發揮示范引領、指導服務作用,什邡市相關部門出台相應考核管理辦法,市農業農村局明確規定農技指導員、農業機械指導員需入戶指導本轄區經營主體不少於5戶,年度到戶指導總次數不低於60次。

熟面孔,新職責,帶來新變化。 鄰村玉皇村種植戶老張對此深有體會。去年,他種植的四五畝千禧果,近半數在挂果前莫名枯萎。曾翔及時診斷出這是當地罕見的青枯病,並指導老張改種嫁接苗。今年,老張家的千禧果挂滿枝頭、喜獲豐收。

在漢源縣,首批農業機械指導員(以下簡稱“農機指導員”)也在用實際行動書寫著農業實用人才解難題、促發展的故事。

為解決農機行業維護、保護、駕駛操作等實用人才緊缺的問題,漢源縣建立五級篩選體系,遴選出13名平均擁有五年以上一線經驗、人均掌握4類以上農機操作技能的農機指導員。

漢源縣宜東鎮的何興艮正是其中之一。他獨創的“農機故障速修手冊”在全鎮推廣,他還曾在農忙季節2小時完成12台拋錨收割機、無人機搶修,被當地村民親切地稱為“田間110”。

“這台抽水機經過改造后,灌溉效率比傳統方式提升了3倍!”5月14日,在宜東鎮三江村的果園裡,一台智能灌溉機正在精准噴洒水霧,何興艮蹲在機器旁,熟練地調試著管道閥門。他告訴記者,盡管工作內容相似,但新的職責賦予了他更大的責任感,“能為鄉親們紓困解難,提高生產效率,這份工作意義重大。”

示范引領開展農文旅融合生產經營的農旅融合指導員,提供建設規劃、農房功能、質量安全等指導服務的鄉村建設指導員……按照《意見》及配套方案要求,全省各地根據行政村的人口規模、地理位置、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程度等實際情況分配名額,以“因地制宜、按需配備,示范引領、按需推廣”的原則,實現符合條件的“一村六員”能配盡配,一大批農業實用人才正活躍在巴蜀大地的田間地頭,書寫著興農富民的振興故事。

“指導員”解鎖新技能

5月26日,在第二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十二號館,儀隴縣德笙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電商指導員王朝敏一邊熱情地向行人推介產品,一邊打開手機直播。不到2個小時,就銷售出數千元的農特產品。

王朝敏並非 “科班”出身。多年前,懷著推廣家鄉農特產品的初衷,他回鄉創立電商公司,通過聘請達人進行推廣銷售。前些年,乘著電商直播的東風,王朝敏嘗試親自出鏡,以個人IP帶貨,但受限於專業能力和流量,效果十分有限。

去年,憑借在農村地區開展線上購銷、物流配送經驗豐富的優勢,王朝敏有了新的身份——儀隴縣農村電商指導員。

從文旅融合到產業發展,從鄉村建設到直播助農, “一村六員一主播”匯聚了一支覆蓋廣泛、扎根基層的農業實用人才隊伍。如何讓這些人才更好發揮作用?

“實用人才從‘田間地頭’選出來,也要把培訓鋪下去,通過培訓賦能助力鄉村發展。”儀隴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意見》及配套方案要求,當地大力實施電商主播人才培育行動,廣泛採取“以工代訓”“以賽代訓”等形式開展實戰化培訓。

王朝敏便是受益者之一。先后參加省級中省財政扶持村集體經濟電商主播人才培訓、南充市電商短視頻培訓以及縣級培訓數百次﹔廣泛參與“德鄉儀品·儀隴好物”購物季暨創新創業直播大賽等本土活動﹔組團赴省內外參加川貨電商節等各類直播大賽……在培訓中提能、在歷練中成長,王朝敏學到了不少“金點子”。

去年底,在儀隴縣委組織部支持下,他以儀隴縣鳳儀鄉相靈農村社區副主任的身份,開設了“村干部老王助農”賬號。“官方身份增強了顧客信任度,我們更要把好產品質量關。”王朝敏說。目前,盡管賬號粉絲量僅500余人,但其團隊線上線下已帶動當地農戶銷售農產品超10萬元,並培養帶動了5名新主播加入助農直播行列。

在200公裡外的安岳縣,曾經的“土專家”周小波也實現了向專業型指導員的變化。

從事建筑行業20余年,作為鄉村建設工匠的周小波,常為村民建房提供幫助。

“隨著農村房屋管理日益規范,對建房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標准,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入選鄉村建設指導員,對周小波來說,不僅是一份認可,更因身份的轉變有了系統提升能力的平台。

資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針對鄉村建設指導員等“一村六員”,省市縣三級形成“省級抓統籌、市級抓示范、縣級抓落地”的立體化培育格局,分層分類開展針對性、操作性、系統性培訓。

一場場深入淺出的培訓,讓周小波的政策解讀能力、專業知識和安全意識都得到了顯著提升。“現在我對林地、耕地劃分政策了然於心,往后開展危房改造、農房抗震改造和安全巡查工作,底氣更足了!”

放眼四川,威遠縣成立縣電商行業黨委,強化政治引領﹔井研縣聚焦政策賦能、創業指導、技術培訓、實戰模擬,精心培育返鄉創業指導員……全省各地對標《意見》要求持續發力,以立體化舉措構建特色培育矩陣,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能。

鄉村有了新未來

僅半天,就賣出3000斤8000碗高粱涼粉,帶動2420瓶燒椒醬一售而空。這是射洪市瞿河鎮牛心村“85后”農村電商指導員、電商主播稅嬌的一次直播經歷。

從外出打工到回鄉直播,稅嬌在政策扶持和系統培訓下,成長為單場直播銷售額超10萬元的“金牌主播”。

“以新農人孵化為突破口,我們在網紅經濟中先行先試,打造‘瞿河新農人’官方品牌,推介本地農產品和農文旅資源。” 在瞿河鎮黨委書記諶婷看來,像稅嬌這樣的本土成長起來的主播,正成為驅動鄉村產業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截至目前,“瞿河新農人”已開展相關直播326場次,直播總觀看人數累計達20萬人次,助力農特產品銷售超100萬元。

對於農業實用人才,不僅要 “選得准、育得好”,更要 “留得住、用得活”。“我們將人才入鄉‘新農人’試點工作與‘一村六員一主播’一體謀劃、壓茬推進,著力健全農業實用人才培育、支撐、激勵、保障四大體系。”遂寧市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激勵、保障等方面工作,當地不僅以建立人才檔案、發放人才綠卡、發放補貼等做好物質保障,還積極搭建干事創業平台,推動部分表現突出的農業實用人才成為村黨組織書記后備力量。

遂寧的實踐只是四川省推進 “一村六員一主播” 工作的一個縮影。“‘一村六員一主播’並不是‘一選了之’, 而是需要長期堅持、動態管理的系統工程。”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各地要切實對標對表,因地制宜做好強化扶持、激勵獎勵。

漢源縣用“真金白銀+成長通道”構建農業機械指導員隊伍﹔威遠縣強化電商人才安居保障,制定《威遠縣電商人才入住人才公寓細則》,為電商企業招引外來人才提供政策支撐﹔富順縣規定“一村六員一主播”及其所在的經營主體在項目儲備、資金獎補、金融支撐、職稱評定等方面享受政策扶持、優質資源傾斜……全省多地貫徹落實一攬子激勵扶持政策,為農業實用人才搭平台、強保障、優服務,促進實用人才干事創業、推動發展。

為確保人才隊伍的活力與質量,德陽市羅江區、瀘州市瀘縣等以文件形式,詳細明確“一村六員”服務本地居民及經營主體的具體職責和工作任務。針對 “一主播”,更是設定了直播頻次、銷售額、農戶培訓等具體量化考核指標,構建起村民評價、村“兩委”考核、鄉鎮復核、縣級確認的四級評價機制,實現實用人才隊伍 “能進能出”“動態調整”。

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並重,讓人才與鄉村發展實現了 “雙向奔赴”。如今,一支年齡小、專業強、經驗豐富等多層次、互補性強的農業實用人才隊伍已在各地鄉村振興事業中發揮出重要作用,成為帶動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中堅力量。

據了解,按照規劃,四川將持續通過“按需配備、示范引領、逐年推廣”的路徑,實現從試點探索到全域覆蓋的跨越,目前,各地第二批人才選拔培育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鏈接

按照“志願服務、適當補助、動態管理”思路,“一村六員”指以行政村為單元,培養選用以農業技術指導員、農業機械指導員、返鄉創業指導員、農旅融合指導員、鄉村建設指導員、農村電商指導員為主體的六類農業實用人才。“一主播”指以直播銷售本土特色農文旅產品為主,具有一定網絡流量和帶貨能力的農村電商主播與團隊。2024年開始遴選6000名,計劃3年選用1.8萬人,逐步實現有需求的村能配盡配,切實發揮好這支隊伍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廣大鄉村培養造就更多的適應新時代要求的“三農”人才隊伍。

(《四川黨的建設》全媒體記者 王瑾)

(責編:王先進、王珂園)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